中共全球滲透大戰略——從一則海外親中共廣告說起 程翔
發表於 : 週六 12月 14, 2024 1:21 am
中共全球滲透大戰略——從一則海外親中共廣告說起 程翔
12月3日,《世界日報》紐約版的第B14版刊登了一個全版廣告:「強烈抗議賴清德『過境』美國嚴正聲明」,共有大概120個在美國東部的社團連署這項聲明。類似的廣告,過去經常出現,例如慶祝中共國慶、熱烈歡迎某領導人到訪、全力支持中共某一政策、強烈抗議某某人物或政策等等,林林總總不一而足。
這些廣告本身並沒有甚麼新聞價值,通常不值得人們去理會。但是,當人們換一個角度來看這些廣告背後帶出的訊息,就顯得大有分析的價值。
第一,這些廣告排列出來的機構/團體/個人,是中共統戰部門「曬冷」(粵俚:即展示其工作成績)的一個重要依據。中共各級統戰部門向上級交功課時,會看能否在關鍵時刻(無論是「熱烈歡迎」還是「嚴重抗議」)組織一大批社團出名登廣告。出名登廣告的社團,甚至不一定真的要出錢,只需同意出名即可。當然,也有很多社團唯恐「緊跟不及」,會儘量爭取出名,多花錢也在所不惜。
第二,這120多個社團,應該屬於中共統戰部轄下「戰鬥色彩」比較濃厚的,因為「抗議賴清德過境美國」是一個「對敵鬥爭」的時刻,中共會亮出手上最具「鬥爭意識」的組織。中共統戰部門「領導」或「管理」的社團,按不同需求分為「紅線」、「灰線」、「白線」、「黑線」等不同類別。屬於「紅線」的是公開親中共立場的社團/組織/人物,「灰線」是親共色彩不那麼明顯的,「白線」則指埋伏在「敵人」陣營中的所謂「白皮紅心」的人(「灰」與「白」之分取決於隱蔽程度),「黑線」則是與當地黑社會組織聯絡的團體。這次的連署廣告旗幟鮮明,戰鬥性十足,因此參與連署的均屬於「紅線」組織。由於中共是根據不同需求推出一批不同的社團,人們無法從一次廣告活動中全面了解其在當地的勢力。
第三,在這次連署的社團中,許多是中共近20年新建立的,例如「知青組織」等。除了新建的,還有不少是中共從老僑社中分化出來的成果。在紐約地區,歷史最悠久的是紐約中華公所(Chinese Consolidated Benevolent Association, Chinese Community Center),成立於清光緒九年(1883年),屬下有60個傳統社團。這些社團成立年代久遠,最早可追溯至清同治年間(1856~1875年)。傳統上,這些社團都懸掛中華民國國旗,但近20年來,許多已被中共「拉出去」,即策反。例如此次連署廣告中,變節親共的包括崇正會、東安公所、至孝篤親公所、大鵬同鄉會、惠州工商會、太陸總商會、福建同鄉會、大鵬育英社等。除了這些公開支持中共的社團,還有一些雖未公開支持,但已放棄懸掛中華民國國旗。可以預見,中共將繼續推行其「拉出去」政策,分化傳統華人社團。
第四,這些親共社團構成中共在美國各地的「群眾基礎」,隨時可以動員起來支持中共。他們或支持某事物,或反對某事物,均以中共態度為準,成為中共在美國民間的一股特殊力量。中共對社團工作的要求是做到對他們「召之能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見:李曉惠編《香港社團理論與實務》,頁271,商務印書館,2019)。這三句話原本是中共對解放軍的要求,習近平上台後也引用作為對社團工作的要求(這就是中共吹捧的所謂「社團建設的福建模式」)。某些社團甚至被發展成為中共境外的執法機構,例如此次連署名單上的「長樂公會」就涉嫌成為中共海外警察的窩點,在美國境內執法,侵犯美國主權並干預美國內政。
第五,這些社團種類繁多,筆者用一個「同」字來歸納:同鄉、同姓、同學、同業、同好、同區、共同政治立場、共同人生經歷等。無法以「同」分類的,則歸納為「其他」,見下表:
連署反賴清德廣告的社團分類(見留言)
可以這樣說,同鄉、同姓、同學、同業、同好等社團,很多都由來已久,例如組成紐約中華公所的60個會員團體,許多都是以「同」為凝聚紐帶的社團。自從中共積極介入海外社團建設後,它就開始將有共同政治立場的人組織起來,這便是各地出現的「和統會」。此外,它還將一些在大陸有共同經歷的人組織起來,作為其群眾基礎的一部分,例如此次連署名單上的「知青」組織。在香港,中共更將那些在大陸有痛苦經歷的印尼歸僑組織起來,使他們也成為中共的群眾。
坦白講,知青和歸僑都是中共暴政的見證者。將他們組織起來的目的,表面上是展示中共對這些曾經受其迫害者的「關懷」,但真正的目的是防止他們在海外揭露中共的罪行。
第六,社團工作是中共海外重要的統戰工作,也是其滲透外國社會的重要途徑。早在中共「建國」之初,中共便制定了一個「白蟻政策」,試圖通過散佈中共黨員或親共人士至世界各地,利用「學習白蟻精神,取得全世界」的戰略。中共在海外組建的社團,很可能就是這個「白蟻政策」的載體。
甚麼是「白蟻政策」?根據香港有線電視新聞《前途解密30後》第1集(2014年8月11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國內百廢待興,對外則形勢錯綜複雜,香港問題一直是領導層的戰略棋局之一。周恩來提出了「白蟻政策」。該節目中訪問了一位資深中共黨員(以背影錄音方式):
「白蟻政策是某一年周總理去西雙版納參觀視察工作,植物研究所的人帶他去看一棵大樹。推了一下,那棵樹竟然倒了。周總理感到很奇怪,研究人員解釋這棵樹被白蟻完全蛀空了,但表面看起來仍然完整無損。這讓周總理深受啟發,認為共產黨要像白蟻一樣,從內部滲透,表面上保持結構完整。周恩來便將這一策略應用於香港,稱之為『白蟻政策』。」.....
#中共全球滲透大戰略_從一則海外親中共廣告說起
#程翔 #白蟻組圖
#消失的檔案
12月3日,《世界日報》紐約版的第B14版刊登了一個全版廣告:「強烈抗議賴清德『過境』美國嚴正聲明」,共有大概120個在美國東部的社團連署這項聲明。類似的廣告,過去經常出現,例如慶祝中共國慶、熱烈歡迎某領導人到訪、全力支持中共某一政策、強烈抗議某某人物或政策等等,林林總總不一而足。
這些廣告本身並沒有甚麼新聞價值,通常不值得人們去理會。但是,當人們換一個角度來看這些廣告背後帶出的訊息,就顯得大有分析的價值。
第一,這些廣告排列出來的機構/團體/個人,是中共統戰部門「曬冷」(粵俚:即展示其工作成績)的一個重要依據。中共各級統戰部門向上級交功課時,會看能否在關鍵時刻(無論是「熱烈歡迎」還是「嚴重抗議」)組織一大批社團出名登廣告。出名登廣告的社團,甚至不一定真的要出錢,只需同意出名即可。當然,也有很多社團唯恐「緊跟不及」,會儘量爭取出名,多花錢也在所不惜。
第二,這120多個社團,應該屬於中共統戰部轄下「戰鬥色彩」比較濃厚的,因為「抗議賴清德過境美國」是一個「對敵鬥爭」的時刻,中共會亮出手上最具「鬥爭意識」的組織。中共統戰部門「領導」或「管理」的社團,按不同需求分為「紅線」、「灰線」、「白線」、「黑線」等不同類別。屬於「紅線」的是公開親中共立場的社團/組織/人物,「灰線」是親共色彩不那麼明顯的,「白線」則指埋伏在「敵人」陣營中的所謂「白皮紅心」的人(「灰」與「白」之分取決於隱蔽程度),「黑線」則是與當地黑社會組織聯絡的團體。這次的連署廣告旗幟鮮明,戰鬥性十足,因此參與連署的均屬於「紅線」組織。由於中共是根據不同需求推出一批不同的社團,人們無法從一次廣告活動中全面了解其在當地的勢力。
第三,在這次連署的社團中,許多是中共近20年新建立的,例如「知青組織」等。除了新建的,還有不少是中共從老僑社中分化出來的成果。在紐約地區,歷史最悠久的是紐約中華公所(Chinese Consolidated Benevolent Association, Chinese Community Center),成立於清光緒九年(1883年),屬下有60個傳統社團。這些社團成立年代久遠,最早可追溯至清同治年間(1856~1875年)。傳統上,這些社團都懸掛中華民國國旗,但近20年來,許多已被中共「拉出去」,即策反。例如此次連署廣告中,變節親共的包括崇正會、東安公所、至孝篤親公所、大鵬同鄉會、惠州工商會、太陸總商會、福建同鄉會、大鵬育英社等。除了這些公開支持中共的社團,還有一些雖未公開支持,但已放棄懸掛中華民國國旗。可以預見,中共將繼續推行其「拉出去」政策,分化傳統華人社團。
第四,這些親共社團構成中共在美國各地的「群眾基礎」,隨時可以動員起來支持中共。他們或支持某事物,或反對某事物,均以中共態度為準,成為中共在美國民間的一股特殊力量。中共對社團工作的要求是做到對他們「召之能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見:李曉惠編《香港社團理論與實務》,頁271,商務印書館,2019)。這三句話原本是中共對解放軍的要求,習近平上台後也引用作為對社團工作的要求(這就是中共吹捧的所謂「社團建設的福建模式」)。某些社團甚至被發展成為中共境外的執法機構,例如此次連署名單上的「長樂公會」就涉嫌成為中共海外警察的窩點,在美國境內執法,侵犯美國主權並干預美國內政。
第五,這些社團種類繁多,筆者用一個「同」字來歸納:同鄉、同姓、同學、同業、同好、同區、共同政治立場、共同人生經歷等。無法以「同」分類的,則歸納為「其他」,見下表:
連署反賴清德廣告的社團分類(見留言)
可以這樣說,同鄉、同姓、同學、同業、同好等社團,很多都由來已久,例如組成紐約中華公所的60個會員團體,許多都是以「同」為凝聚紐帶的社團。自從中共積極介入海外社團建設後,它就開始將有共同政治立場的人組織起來,這便是各地出現的「和統會」。此外,它還將一些在大陸有共同經歷的人組織起來,作為其群眾基礎的一部分,例如此次連署名單上的「知青」組織。在香港,中共更將那些在大陸有痛苦經歷的印尼歸僑組織起來,使他們也成為中共的群眾。
坦白講,知青和歸僑都是中共暴政的見證者。將他們組織起來的目的,表面上是展示中共對這些曾經受其迫害者的「關懷」,但真正的目的是防止他們在海外揭露中共的罪行。
第六,社團工作是中共海外重要的統戰工作,也是其滲透外國社會的重要途徑。早在中共「建國」之初,中共便制定了一個「白蟻政策」,試圖通過散佈中共黨員或親共人士至世界各地,利用「學習白蟻精神,取得全世界」的戰略。中共在海外組建的社團,很可能就是這個「白蟻政策」的載體。
甚麼是「白蟻政策」?根據香港有線電視新聞《前途解密30後》第1集(2014年8月11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國內百廢待興,對外則形勢錯綜複雜,香港問題一直是領導層的戰略棋局之一。周恩來提出了「白蟻政策」。該節目中訪問了一位資深中共黨員(以背影錄音方式):
「白蟻政策是某一年周總理去西雙版納參觀視察工作,植物研究所的人帶他去看一棵大樹。推了一下,那棵樹竟然倒了。周總理感到很奇怪,研究人員解釋這棵樹被白蟻完全蛀空了,但表面看起來仍然完整無損。這讓周總理深受啟發,認為共產黨要像白蟻一樣,從內部滲透,表面上保持結構完整。周恩來便將這一策略應用於香港,稱之為『白蟻政策』。」.....
#中共全球滲透大戰略_從一則海外親中共廣告說起
#程翔 #白蟻組圖
#消失的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