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談「倫敦牆」:沒有自由討論的環境,就構成不了冒犯的藝術】
發表於 : 週二 8月 22, 2023 3:44 pm
【對談「倫敦牆」:沒有自由討論的環境,就構成不了冒犯的藝術】https://bit.ly/3ORPUzU
倫敦Brick Lane塗鴉牆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社交媒體上迅速發酵,但討論大多圍繞「傳播事件」作展開,但它作為公共藝術的屬性,卻被忽視了。在熱度稍有降溫的當下,回過頭來,它作為「塗鴉創作藝術」,有沒有價值?
這次邀請了獨立策展人與藝術評論者李佳和張涵露、藝術家胡嘉岷和文化藝術評論者Marine Brossard,從公共藝術的空間與權力、跨文化藝術的語境、「冒犯的藝術」與其政治環境等幾個角度,去思考對談。
「在這種社會環境中,用政治符號去創作,還說沒有預料到後面的反應,這是對自己的創作語境有多不敏感……」
「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極具諷刺意味的畫面:在西方社會對個體創作自由所提供的保障下,一個以質疑西方自由觀念為名的作品誕生了,作者隨即遭遇了主要來自東方大國的『網暴』,最終他在西方捍衛言論自由的大旗下找到了避風港。」
「沒有可以自由討論的環境和平台,沒有這樣的共識,『冒犯的藝術』就不能完成。」
★成為訂閱會員,期待改變的你,與亟待突破的我們,共同撐起另一個世界:http://bit.ly/2wVfM6g
倫敦Brick Lane塗鴉牆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社交媒體上迅速發酵,但討論大多圍繞「傳播事件」作展開,但它作為公共藝術的屬性,卻被忽視了。在熱度稍有降溫的當下,回過頭來,它作為「塗鴉創作藝術」,有沒有價值?
這次邀請了獨立策展人與藝術評論者李佳和張涵露、藝術家胡嘉岷和文化藝術評論者Marine Brossard,從公共藝術的空間與權力、跨文化藝術的語境、「冒犯的藝術」與其政治環境等幾個角度,去思考對談。
「在這種社會環境中,用政治符號去創作,還說沒有預料到後面的反應,這是對自己的創作語境有多不敏感……」
「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極具諷刺意味的畫面:在西方社會對個體創作自由所提供的保障下,一個以質疑西方自由觀念為名的作品誕生了,作者隨即遭遇了主要來自東方大國的『網暴』,最終他在西方捍衛言論自由的大旗下找到了避風港。」
「沒有可以自由討論的環境和平台,沒有這樣的共識,『冒犯的藝術』就不能完成。」
★成為訂閱會員,期待改變的你,與亟待突破的我們,共同撐起另一個世界:http://bit.ly/2wVfM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