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入當下的時空,若然歷史事件是2019,而當代青少年的成長歷程是通識時,那他們又同處於一個怎樣的大環境和時期?處於一個社會抑壓已久的時期,資訊發達社交媒體充斥的世代,「使咩通識,咁大件事佢哋碌IG(Instagram)都知道啦」,而就算退一萬步,通識的成長歷程的確催生催谷了青少年對社會事件的關注,「弔詭嘅係,通識嘅出發點就係想學生關心社會」。
或者是政治並不需要學生的關注,通識今年後壽終正寢,但其實19年後已重病末期,受訪的陳老師與凌老師都不約而同地同意,他們所任教的在19年後已經變了樣,最明顯是政治問題在2019年後已經從通識科絕跡,2014年的「透過示威遊行表達訴求有助提高香港人的生活素質」,放在2022已成「奧運會如何能增進世界各地人民的友誼」,一條「冇咩討論意義」的考題,還竟是一條貴價八分題。 //
【末代通識・專題|師生十年心血一夕被毀 公社科分分秒秒講政治(二之二)】
全文請到《追新聞》網站閱覽
https://thechasernews.co.uk/末代通識・專題|公社科分分秒秒講政治/
#通識科 #殺科 #文憑試 #批判思考 #公社科
==========================
報道無罪 知情有價 請即訂閱《追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