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倫敦“抗爭的背後”展
以公民社會抗議T恤回顧歷史 望低潮中互相扶持
在近年香港政府的強力打壓下,香港曾經十分活躍的公民社會已經近乎死寂。一名搬到英國的香港前社運人士在2014年“雨傘運動”十周年之際,在英國倫敦舉行“抗爭的背後”展覽,展出一系列與過往香港公民社會相關的展品。
回想在“香港國安法”生效前的香港公民社會,香港“民間人權陣線”2016-17年間的副召集人林正軒對美國之音說,最多機會與群眾接觸的時候就是“民陣”自2003年起每年舉辦的七一遊行,而遊行期間不同組織會開設街站宣傳理念,大部分團體都會推出T恤和手提袋藉以籌款,這些是他心目中都是公民社會的象徵,而在移民潮之後,新設計的政治T恤越來越少。
在訪問前一天的9月19日,27歲香港男子諸啓邦承認在6月12日,穿着印有“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的T恤以及印有政治標語的口罩,在新的“煽動意圖作為”罪下被判14個月監禁。
林正軒說:“本身我舉辦這個T恤(展覽)的時候我都不知道是(19日)判刑,但我就更加覺得舉辦這個主角是T恤的藝術展更加有一個深層次的意義,就是原來其實這些T恤,‘同一夢想 平反六四’是支聯會2008年的T恤,現在已經可能不能在街上穿了。這個我那一屆的民陣的七一遊行T恤,‘重奪香港’這四個字是否可能構成煽動呢?”
低潮中用以往經驗重建組織
展覽將會在9月28及29日在港人聚居的倫敦伊靈區(Ealing)的“Open Ealing”空間舉行,展出數十件昔日各團體或議題的T恤和手提袋、雨傘運動佔領區現場的照片、各抗爭主要戰場的近況短片、畫作等。
曾任毛孟靜立法會議員助理的林正軒說,他在2009年開始參與政治,期間經歷爭取民主、勞工權益、反國民教育等等的議題。
他說,選擇在9月舉行展覽,除了是因為暑假完結較多人可以參觀外,他認為沒有多年來公民社會透過七一遊行和就不同議題的抗議累積能量,2014年的雨傘運動不會有這麼大的規模,而公民社會亦經過多年的低潮後,2019年的抗爭運動才發生。他說,民間需要在低潮中用以往的經驗來重建組織及連結。
詳細訪問內容及片段
展覽日期及詳情
***
一個不忘討論抗爭嘅英國公海

加入TG公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