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新一輪關稅戰:從人民聲音看民主與極權的對比

回覆文章
emily
文章: 21106
註冊時間: 週五 6月 24, 2022 7:01 am

中美新一輪關稅戰:從人民聲音看民主與極權的對比

文章 emily »

中美新一輪關稅戰:從人民聲音看民主與極權的對比

美國針對中國祭出新一輪關稅措施,引發全球關注。在美國國內,政策激起廣泛討論。媒體追問背後的經濟考量,企業界擔心成本壓力轉嫁到消費者,民間則質疑此舉是否會引來中國報復。國會議員互相攻訐,選民在網上表達憤怒,不同利益群體發聲爭辯,好不熱鬧。

但這場民主的喧囂,正是制度健康的象徵。因為在美國,人民有權對政府說「我不滿意」,媒體有權對政策說「我不認同」,每個人都可以參與討論甚至影響決策。即便總統也不能無視民意。這樣的政治生態,也許混亂,也許難看,但這就是民主國家的日常——權力接受監督,人民享有發聲的權利。

反觀中國,一切卻安靜得可怕。中共宣布對美國進行「對等反制」,官媒齊聲讚頌「堅決回應霸權主義」,社交平台上清一色的愛國口號,令人以為全國人民都歡欣鼓舞。但真實情況如何?那些依賴出口的工廠主敢發表不同意見嗎?外貿企業的擔憂能登上新聞首頁嗎?答案很簡單:不能。因為在中國,政策不是拿來討論的,而是拿來接受的;人民不是要表達想法,而是要表忠心。

這種「一言堂」的穩定,本質上是壓抑。所謂的「國家利益」常常只是少數人操控權力的藉口,而大多數民眾的聲音,根本不被允許存在。當一個國家只能有一種聲音,那不是團結,而是恐懼。連說句「這政策可能傷害我們產業」都可能被指為「抹黑祖國」,這種政權口口聲聲說代表人民,卻從不給人民真正發聲的空間。

中共一方面嘲笑美國民主混亂,另一方面卻對自己的人民不敢開放哪怕一丁點的自由。你說你想要選票?就給你一紙罪名。你說你不滿政策?就給你一場約談。在美國,你可以站在白宮門口大罵總統;在中國,你連在微信群抱怨都可能惹禍上身。

這次的關稅戰,不只是經濟層面的競爭,更是一場價值觀的較量。美國讓我們看見了一個制度雖不完美,但人民有權參與、有機會改變的社會。中國則再次證明,在極權體制下,「人民」只是口號裡的裝飾、畫報裡的背景。真正的分水嶺,不在於稅率的高低,而在於人民能否為自己發聲,能否對抗不公,能否對權力說出那句最關鍵的話——我不同意。

#關稅戰 #關稅 #反制 #一言堂 #國家利益

Source: 曼德拉 2.0 @mandela2.0_hongkong
回覆文章

回到「熱點話題」